福建省南平市建瓯的历史沿革

2023-10-11 04:03
东汉建安初年(196年),分后官北乡土地,置建安县(县名以年名命名)。

建安八年(203年),何其进军建安,建立南都尉府。

三国三年(公元260年)置建安县。治县治于建安。属吴会稽郡南都尉,辖建安(今建瓯)、建平(今建阳)、吴兴(今蒲城)、东平(今蒲城)。建宁(属建宁)、将乐、昭武(今邵武)、绥安(今泰宁、建宁两县)、南平、后关(今福州)、东安(今同安、南安2县)10县长改为太守。

晋惠帝时期(291—306),建安县属江州(今江西九江),辖建安、东平、吴兴、建阳、将乐、邵武、延平(今南平)七县。 。

南宋时,建安县仍属江州。

陈永定二年(558年),建安县隶闽州(今抚州),后改称丰州(今抚州,民国十八版误称江西抚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县设县,属泉州(今福州)。

大业三年(607年),恢复建安县。县治驻闽县(今福州),辖闽县、建安、南安、陇西四县。

唐武德在位四年(621年),安县改建州,太守任知府,迁建安县辖建安县,辖建安、建阳、遂城、将乐、唐兴。 (今浦城)、岷县6县。武德七年(624年),邵武属建州,领7县。武德八年(625年),建阳并入建安、陵县六部。景云二年(711年),属闽州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改建安县,建安县属建安郡。乾元元年(758年)恢复建州,属福州都督府。建安县属建州。上元元年(760年),建州属福州节度使。大历六年(771年),建州隶福州都督练察使。中和四年(884年),因黄巢起义,攻打建州,建州定居建阳。景福二年(893年),建州刺史徐桂藩叛逆王潮(闽王王审知之弟)。

五朝金天福八年(943年),王延政开国建国。国号“殷”,改元天德。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建州失陷,殷亡。王延政全家迁往金陵府。建州改为永安军,不久又改为忠义军。建安县属忠义军管辖。

宋开宝八年(975年),南唐太平,建州复辟,建安县属建州。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建州属凉浙江西南道。永熙二年(985年),建州改属福建道。端拱元年(988年),建州升为建宁军节。建安县隶属建宁军管辖。治平三年(1066年),划建安、建阳、蒲城三县部分置欧宁县,与建安县同城。欧宁县隶属建宁军管辖。熙宁三年(1070年),废瓯宁县。元佑四年(1089年)分建安西北12里(建阳、蒲城一带不再包括),置欧宁县,隶建宁军管辖。从此,原建安县分为建安、瓯宁两个县,县治驻同一市。建炎二年(1128年),州兵叶农叛乱,刺史迁建阳。建炎四年(1130年),农民领袖范如为在会远洞聚众起义于建州,刺史刘子仪迁往崇安。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改州为建宁郡。建安县、欧宁县隶属建宁州管辖。

元代至元初(1264年),建宁府属杭州、中书省、江浙两省。元朝十三年,元军攻陷建宁。元十五年改为建宁路。建安县、瓯宁县属建宁路。隶属福州行中书省,设录音部。元十七年,改为建宁路总管署。建安县、瓯宁县隶属总署。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设建宁分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恢复建宁府。建安县、欧宁县隶属建宁州管辖。

清朝从顺治三年(1646年)起沿袭明制。

民国元年(1912年)仍称建宁专区,后改称建瓯专区。民国二年,裁府,并建安、瓯宁两县。他们以各自的首字母命名为建瓯县。隶属于建安路,路址在南坪。

民国十七年废道,只设省、县两级。建瓯改为县政府,直属省管辖。

民国35年,全省划分为七个行政督察区,建瓯属第三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办公室设在简阳市。

1949年5月13日,建瓯解放,成立福建省第一行政监察专员公署,辖建瓯、建阳、崇安、蒲城、水集、松溪、政和、邵武、光泽。在建瓯。

1950年3月,改为建瓯行政专员公署。同年4月,

办公地点迁至简阳,更名为简阳布政专员公署。建瓯县隶属建阳布政专员公署。

1956年,建阳专员公署并入南平专员公署,建瓯县划归南平专员公署管辖。

1970年,恢复简阳地区行署,建瓯县划归简阳地区行署管辖。

1989年1月,简阳地区行署更名为南平区行署,辖南平、顺昌、建瓯、简阳、崇安、蒲城、松溪、政和、邵武、光泽10个县市。

1992年10月20日,民政部批准撤销建瓯县,设立建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