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思乡诗名句

2023-09-16 10:48

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其父迁居蒲州,遂为河东人。于盛唐开元中进士,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等职。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两京沦陷,被胁任给事中。乱平后获罪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无心仕宦,隐居于蓝田辋川别墅,笃信佛理,过悠闲田园生活终老。他在诗歌中表现恬淡宁静的山水景物,清新明丽,最被后世称誉。与李白、杜甫、孟浩然并称“盛唐四杰”,有《王右丞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重阳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是诗人17岁客居长安时写的。诗中描写了想念家乡兄弟因自己佳节之时在外面不能团聚而感到遗憾的心境。诗文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诗描写了诗人重阳佳节时远离故乡亲人的孤独处境,表现了他寂寞苦闷的心情和思念亲人的感情。抒发了诗人真挚、浓烈的思亲情怀。这首诗感情深挚,情思绵邈,语言清淡流畅,成为历代传诵的佳作。

这首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最为著名。独:独自。异客:在他乡作客的人。佳节:指阴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倍思亲:加倍思念自己的亲人。倍,格外。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客,感到十分孤独和寂寞;每次遇到美好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就会格外地思念家乡和亲人。

诗句中“独在异乡为异客”一句中一个“独”字,两个“异”字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形单影只的状况和寄居外乡的孤寂情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倍”字也用得好,是诗眼,点睛之笔,突出了诗人佳节思亲程度的深切。

这两句诗写出了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佳节思亲的共同感受,道尽了千千万万离乡背井人们的思乡情怀,因而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引起了众多游子的共鸣,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王维为何能写出相思古诗

谢谢悟空。王维,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尤其擅长五言绝句,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年少成名,15岁就到长安赶考,因其写得一首好诗而成为王公贵族的红人。有一句诗最能说明王维当时的盛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但众所周知,年少成后名的王维却有着一颗一心向佛的心,在他30岁后,在看透官场后,王维就开始了半隐半官的禅修生活。

后来我们也知道,年少就盛名在外的王维,却有一颗禅心,在30岁后就去蓝田山过半隐半官的生活。王维也因此得了个“诗佛”的称号。

《相思》这首诗是王维在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所作。诗是这样写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即《江上赠李龟年》,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好友李龟年时的一首送别诗,而非被现代理解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通过诗人极具画面感的诗句,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与好友不得不分离时的那种难舍难分、惺惺相惜之情。

有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被证实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有才华的人喜欢和有才华的人相处,所以诗歌天赋极高的王维理所当然的与当时唐朝有名的演唱家兼作曲家李龟年成了知己好友。王维写这首诗时正好处在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当时唐玄宗出逃洛阳。身为梨园弟子且深受唐玄宗赏识的李龟年,在那场纷乱中跟随唐玄宗流落到了江南。所以身处北方的诗人对李龟年十分牵挂,正好红豆生于南方,诗人为了表达对李龟年的相思和牵挂之情,借物咏志,写出了流传千古的绝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为何能写出相思古诗?

谢谢!

《相思》作者简介: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一一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今山西永济,汉族,崇信佛教。王维既是著名诗人又是画家,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曾赞诗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画流传至现代深受人们的喜爱欣赏。

《相思》正是诗人王维创作,被选入了《唐诗三百首》。

王维为何能写出《相思》古诗?

这是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从诗意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抒情诗,一题为《江山赠李龟年》所析,无疑是眷怀友人。

先来欣赏这首《相思》唐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王维的《相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境。起句因物起兴,语句似乎很单纯,却富有想象,借物代人,意味深长地寄托着对友人的情思。“春来发几枝?”用设问寄语,“愿君多采撷”暗示珍重友谊。从字面上看,表面似乎嘱人相思,另一面却深刻寓意自身相思牵挂之重;“此物最相思”,一语双关,既点出了题意又关合着情思,婉句动人、妙笔生花。整首诗语言朴实,韵律却和谐柔美,情调高雅,思念情怀饱满又热情奔放,让人叫绝,的确是千古绝句,上乘佳作,难怪现代人称之《相思》为不可多得的经典诗哦。

王维有哪些经典名句

谢谢!

唐代诗人王维(701--761)被称为诗佛,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闻名于世。他的经典名句很多,摘录如下: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吋。

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7.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行衣。

8.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曰,墟里上孤烟。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隹节倍思亲。

11.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1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3.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14.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15.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16.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17.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18.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19. 旌旗列相向, 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战声尘烟里。

20.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王维诗歌的空灵隽永是什么意思

王维:唐代诗人,状元及弟,他的田园诗,诗句多含蓄,清新明快,韵音响亮。自然美景跃然纸上;闲逸情趣溢于诗中。读之令人耳目一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天然美景与情感完美融合在一起。元代诗人辛文房曾评价他:“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他的《辋川集》中所收录的诗,句句入胜,令人百读不厌。 说他的诗空灵隽永,恰如其分。

为什么有人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的

謝悟空!

王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是大画家。他的诗写意传神,形神兼备。王维把绘画的精髓融进诗歌。他的山水田园诗层次丰富,着色取势动静相宜。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意。

我举一首诗为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个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不就是一幅灵动鲜明的山乡图景吗?

如何评价王维的诗

读王维的诗,是极享受的事,诗清而弥腴,淡而自远。王维少年时就工诗善画,又通晓乐理,有较高的艺术素养,或许是因此缘故,他的诗作既富音律之韵,又多绘画之美。

他的诗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静”,就是人们所说的禅意,特别是在他的《辋川集》中。如《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人意在写静,却摄取了两个极微的动态:空山人语和夕阳返照,一缕夕阳的返光透过深林密枝,照射在青苔之上,读罢似有回响于耳边,这一瞬间似乎将人也代入了山林之中。读《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时,眼前便铺展开那秋日山中的景象,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也是一幅极致静美的画。王维的诗多持澄心观照的审美态度,随兴而往,并不作经心的描绘,寥寥数笔,此情此景便跃然于纸上。

黄巢写过什么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

黄巢流传于后世的诗总共有三首,最著名的一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一说,相信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原来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出自黄巢这个“反贼”啊。

其实,我最佩服的还真不是这一句,《题菊花》中“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才是真有气势,本来,这菊花就是九月重阳前后才开的,可黄巢偏偏要向天理和自然挑战,今后我要是当了主宰春天之神,非要把这一现象改过来,命令菊花同桃花一样在春天开放,看看,这得有多狂妄,但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也反映出黄巢敢于向威权挑战的宏伟气魄,与孙悟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倒有几分相似。而事实证明,黄巢也确实实现了他的梦想,只不过自然规律说说而已,任谁也改变不了,但他却建立了大齐政权,并在长安称帝,直接动摇了唐朝统治,加速了唐朝灭亡。

虽然黄巢的最终结局是败亡自杀,但其敢于抗争的精神和气概,却为后人称颂,完全对得住“冲天大将军”这个称号。

黄巢留下的三首诗,前两首都是借花言志,充满“反意”。

1、《不第后赋菊(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3、《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最能打动你的思乡诗有哪些

应该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最揪心

唐朝王维描写春天的唯美诗句有哪些

谢邀!,大诗人王维描写春天的诗句“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和"桃李虽未开,黄萼满芳枝"。读来令人心醉!